来源:欧宝娱乐app 发布时间:2025-11-20 16:35:42
它静卧于案头,形若天然玉璞,却内藏天地。长11.6厘米,宽7.6厘米,高2.6厘米,重343克,整器以一块完好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通体温润如脂,油性十足,部分保存天然红皮,宛如春雪覆霞,令人一见倾心。这是一件晚清时期的和田玉籽料“梅斑纹”笔洗,选用高浮雕技法,将梅花、缠枝奇妙融合于器身,掏膛深峻,线条流通,可谓清代文房玉器中的精品之作。
原料方面,此笔洗选用的是典型的和田玉籽料。根据《玉纪》载:“籽料产于河槽,经河水冲刷,质地细腻,无绺无裂者为上品。”本件玉质细密紧实,玉色皎白微泛青,属“羊脂白玉”领域,触手生温,油脂感极强。其外表可见天然构成的“毛孔”状纹路,是籽料的重要特征。部分带有一片橙红色皮壳,散布天然,呈斑驳状或雾状沁入玉肌,非人工染色可仿,应为长时间受矿藏浸染所造成的,契合“红皮白肉”的经典审美。
工艺细节尤为精深。整器选用高浮雕技法,沿玉料天然形状顺势而雕,未作规整切开,表现“随形就势”的传统玉雕理念。器口边缘崎岖有致,似山石嶙峋,又似云气旋绕。主体纹饰为梅花与缠枝纹,梅花枝干苍劲有力,虬曲环绕,花瓣层层叠出,瓣尖微翘,花蕊清晰可见;缠枝则悠扬流通,交叉其间,构成“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视觉节奏。刀法尖锐而宛转,线条圆润而不失力度,尤其在花瓣与枝干交接处,过渡天然,毫无滞涩之感。
内部掏膛极为考究。深峻而规整,底部平整,壁面润滑,无崩口、无毛刺,阐明工匠具有高明的“打钻”与“修光”技艺。此类掏膛工艺在清代玉器中已臻老练,尤以姑苏玉工最为拿手。据《古玉图谱》记载:“凡玉器掏膛,须先定中心,再逐层递进,不行烦躁,不然易伤玉质。”本件笔洗膛深达1.8厘米,容量适中,既满意有用需求,又不损坏全体份额。
尺度份额和谐,长宽比约为1.5:1,高度适中,便于握持与运用。全体造型虽不规整,但重心安稳,视觉上赋有动感。作为文房用具,其功用清晰:用于盛水洗笔,是书斋中不行或缺的一件雅器。其规划统筹有用性与艺术性,表现了清代文人对“器以载道”的寻求。
装修纹路方面,梅花标志坚韧不平、高尚孤僻,常被赋予“凌寒单独开”的精力品质。缠枝纹则源于宋代以来的吉祥图案系统,涵义“万代漫长”“福寿延绵”。二者结合,不只美化器物,更寄托了运用者对品质涵养与人生抱负的期许。此外,部分保存的红皮亦被奇妙使用,或作梅花底色,或作枝干装点,完成“俏色巧雕”,提高全体艺术表现力。
历史背景层面,晚清时期,虽然国势陵夷,但文人阶级仍崇尚精美。跟着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与文明昌盛,文房四宝的制造到达顶峰。玉质笔洗尤受追捧,因其兼具观赏性与有用性,成为士大夫阶级身份与档次的标志。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清代玉质笔洗,其间一件“清乾隆白玉雕松鹤纹笔洗”(编号故000987)即为典型代表,其工艺繁复,纹饰精美,但为规整椭圆形,风格偏宫殿化。相较之下,本件更具民间气味,且因保存原籽料形状,更显天然天成之美。
商场数据方面,近十年来,和田玉籽料工艺品价格继续走高。2018年北京保利秋拍,“清末和田玉籽料雕山水人物笔洗”(长12.3厘米,重365克)以人民币280万元成交,原料为籽料,雕工精密,但为浅浮雕,纹饰为山水人物,风格不同;2020年我国嘉德春拍,“民国和田玉籽料雕梅斑纹笔洗”(长10.8厘米,重310克)以132万元落槌,亦为高浮雕,但体量略小,且无显着皮色。本件著作在原料、工艺、保存状况三方面均优于上述两例,尤其是整料雕琢、部分带皮、掏膛深峻等特征,在同类器物中极为稀有。
从保藏视点看,此笔洗不只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较强的稀缺性。据揭露拍卖图录与博物馆藏品检索,带完好梅斑纹饰、高浮雕技法、并保存天然皮色的清代和田玉籽料笔洗,近年来仅见数例,且多集中于大型组织保藏。其共同之处在于:一是“整料雕琢”,未拼接,玉质纯洁;二是“高浮雕+深膛”,工艺难度大;三是“皮色天然”,非人为做旧。
综上所述,这件晚清和田玉籽料“梅斑纹”笔洗,集优质原料、高明工艺、深沉文明内在于一体,是清代文房玉器中的模范之作。它不只是书写东西,更是文人精力世界的缩影——在方寸之间,寄寓着对清雅日子的神往,对高尚品格的据守。关于这件藏品,我们若有相关文献、相似藏品或共同见地,欢迎在谈论区共享,一同沟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