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宝娱乐app 发布时间:2025-09-30 04:11:56
新疆,北面有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在天山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这片占祖国六分之一面积的广袤大地,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新疆检察机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立足当地生态特点,精准发力,守护一方水土。三级检察机关已逐步形成以公益诉讼为主导,刑事、民事、行政检察协同发力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格局,建立了内部线索移送、协同办案机制。
一系列案件的办理,不仅解决了一批长期存在的“生态顽疾”,更促进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阿克苏地区检察机关继承和发扬“柯柯牙精神”,热情参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攻坚战,着重关注塔里木河湿地保护、胡杨生态保护、土壤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问题。
库车市检察院通过办理非法开采地下水公益诉讼案,监督相关行政机关追缴拖欠的地下水资源费,挽回国有财产损失,同时,积极与相关行政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保护辖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2023年6月,阿克苏地区两级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利用无人机踏勘取证时,发现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游客随意踩踏草坪,破坏生态环境。同年7月,温宿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对被破坏的草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修复,如搭建步道、补植复绿等。目前,针对建议内容的整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2024年7月,阿勒泰地区检察机关干警在哈巴河县那仁草原了解生态保护情况。
阿勒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寒凉区”,拥有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多种ECO,同时也是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阿勒泰地区检察机关格外的重视水源地保护、森林草原防火、矿山环境治理修复等工作。富蕴县检察院针对某矿区历史遗留的废渣堆放、土壤污染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召开听证会等方式,督促企业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并推动开展区域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该院还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推动辖区两处到期临时用地的受损草场完成恢复治理,有效维护了草地生态安全。
福海县检察院针对乌伦古湖非法捕捞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补充渔业资源,促进水域生态平衡。活动现场,检察官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还对湖面生态进行巡查,以案释法开展法治宣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ECO脆弱,防风固沙是当地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和田地区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办理了一批古树名木、湿地、防风固沙植被保护类案件,为当地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注入检察力量。
墨玉县检察院针对林业和草原部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开展监督,推动行政机关制定分期整改方案,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其间,行政部门组织补植各类苗木15750株,修复受损灌溉管网3000余米,还重点对退化林地进行治理,同时新增大片造林区域,让曾经的生态薄弱区域逐步恢复生机,通过签订管护协议,明确保护责任,确保生态保护成果长效巩固。
和田县检察院在开展沙漠化防治专项行动时,发现阿瓦提乡至色格孜库勒乡20公里乡村道路被沙土掩埋,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该院对属地两乡镇政府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清理40余公里沙埋道路,种植5000余株杨树苗,从根源上消除流动沙丘对道路的影响,为当地群众营造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检察机关持续开展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活动,重点加大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办案力度。
为解决传统巡查手段难以发现隐蔽性线索的问题,伊犁州检察院引入卫星遥感技术。检察官通过国家卫星遥感中心获取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卫星图,经比对精准锁定某区域地理形态异常变化,挖掘隐蔽案件线索,并进行全链条取证,为确定行政机关履职情况提供有力依据。此前,该院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发现伊犁河流域某区域河滩地被非法占用线索后,迅速展开调查,固定证据,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及时制止了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保护了伊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此外,伊犁州检察机关还加强跨区域协作。昭苏县检察院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检察院会签《关于建立伊昭公路跨区域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机制的实施建议(试行)》,共同守护伊昭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伊宁市检察院联合伊犁州8个县市检察院,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构建“以鸟为媒、以检为桥”的伊犁州生态治理新范式,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候鸟迁徙栖息地的违法犯罪行为,用法治力量守护伊犁河流域的万里候鸟迁飞通道与生物多样性。
近日,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某团八连的林地旁,额敏垦区检察院干警望着眼前长势良好的107棵新苗,长舒了一口气。
2024年4月,额敏垦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滥伐林木案时发现团场有几率存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不到位的情况。次月,该院以公益诉讼正式立案,经调查确认,该团场在清理枯死树木时,监管“掉了链子”,才让滥伐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2024年6月,额敏垦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团场相关负责人、人民监督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参加。听证会上,检察官展示现场照片、询问笔录等证据材料,指出,每年对枯死树木的清理,不仅涉及公共安全,更是维系生态系统循环平衡的关键一环。团场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致使林木被乱砍滥伐,生态环境受损。团场相关负责人当场承诺,会尽快拿出整改措施,全力修复生态。
2024年8月,额敏垦区检察院收到该团场的整改回复称,已制定《补植补造修复方案》,该团场工作人员还趁着周末赶集、下连队走访等,向职工群众发放林业法律和法规宣传手册。
在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下,补植的117棵,成活107棵,成活率91.5%。这场生态守护战,不仅让违法者用补植补造的方式还了生态债,更推动该团场补上了监管漏洞。如今,当地护林员的巡查频次增加了,连队的林业普法宣传栏也更新了,慢慢的变多的职工群众主动加入到护林队伍中。
新疆检察机关重建之初,条件异常艰苦,装备不足,检察干警外出办案,如果能有辆摩托车,那是很奢侈的。更多时候,检察干警要骑马、划船甚至借老乡的驴车,艰难跋涉,才能到达办案地点。
技术条件更是落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疆检察干警办案的“标配搭档”是传呼机和磁带录音机。无论严寒酷暑,只要传呼机震动,干警们便迅速响应,奔赴戈壁牧区调查取证。而磁带录音机则记录下现场勘查的环境音、证人的陈述等。2010年至2021年,新疆检察干警凭借仅有的手持放大镜和一部单反相机,办理了80余件书写笔迹鉴定案件。昌吉回族自治州检察院2014年购置的取证魔方等设备,为新疆检察机关的电子数据取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如今,新疆尔自治区检察院建成司法鉴别判定中心,具有文件检验、电子证据两个门类的鉴定资质。全区检察机关适应公益诉讼办案需要,纷纷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检察干警可借助无人机调查取证,运用快速检测仪对土壤、水等进行采样检测,助力检察业务部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察干警驾驶挎斗摩托车外出办案。挎斗摩托车在当时堪称基层办案“利器”:主车操控行进,侧斗可载卷宗、证人,适配边疆复杂路况,弥补交通短板。
1993年,墨玉县检察院4名干警前往萨依巴格乡办理一起刑事案件。当时院里条件有限,连基本的汽车等交通工具都难以配备。途中,干警们向当地群众求助,坐上老乡家的毛驴车前往办案地点。
1998年,阿克苏检察分院干警正在操作油印机制版。彼时,检察文书印刷正处于“铅字→油印”的过渡阶段。
2024年7月,喀什检察分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学习怎么样使用无人机空气检测仪和水质采样器。
2024年9月,喀什检察分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干警正在听取基层院汇报典型案例,并通过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对基层院办理的督促整治湿地生态环境污染案进展做多元化的分析研判。
2025年9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检察机关干警使用快检实验室对采集的水样做多元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