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宝娱乐app 发布时间:2025-09-10 19:36:1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长度只有五公分左右,可是却被专家估值高达9亿块钱,堪称国宝级文物。
而这么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背后也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它的主人年仅16岁便早早离世,这是丈夫在她死后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
1954年的春天,江苏省文管会接到通知,国家计划在苏州五峰山附近修建秘密的军事工程项目。
相关部门特意提前把这一条消息知会给了文管会,想让他们可以在动工前派遣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队员们连续抢救性挖掘,大豆是一些普通人家的墓葬,墓室狭小,陪葬品寥寥,仅有几件普通的瓷器,基本上没有什么文物价值。
正当考古队对这次发掘不抱太大期望时,编号为14号墓地给了他们极大的惊喜。
经过仔细的清理和研究,考古人员终于通过墓志铭信息判断出这是一位明代弘治年间进士的家族墓地。
墓主人的名字叫张安晚,由于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明史里对其生平没有一点记载。
这是一座家族合葬墓,采用的是一夫多妻的合葬形式——1男4女的格局,张安晚与他的一妻三妾共同长眠于此。
在其中一位小妾的棺椁中,考古人员在头部位置发现了一件制作精美、工艺绝伦的发簪。
可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此处墓葬并没有一点盗墓者光临的痕迹,可是除了金蝉玉叶之外,并没有一点具备同样价值的文物。
在古代,小妾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张安晚把最贵重的陪葬品放在小妾的棺椁内,足可见,他对这个小妾的爱甚至胜过了正妻。
金蝉玉叶如今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即便是让现代能工巧匠看了都叹为观止。
如今我们正真看到的金蝉玉叶是作为发簪头单独展示,它原本由金蝉、玉叶和银托组成。
金蝉是用95%纯度的黄金锻造,只有2.5公分长,1.5公分宽,不过却耗尽了工匠的心血,因为它的蝉翼部分只有0.2毫米厚。
这个厚度比银行卡还要薄得多,实际做到了薄如蝉翼,实在没办法想象古人是如何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帮助下完成这件艺术品的。
金蝉的造型惟妙惟肖,蝉身上的纹饰清晰可见,腹部的节段、背部的纹理、翅膀上的翼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玉叶部分同样精美绝伦,叶子由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心雕琢而成,厚度仅有2毫米,温润如脂,洁白无瑕。
蝉在地下蛰伏数年,然后破土而出,蜕壳重生,也是所谓的金蝉脱壳。所以蝉也被古人视为重生和升华的象征。
这件藏品曾经有专家的做出的估值是9亿,不过这种惊世文物是有价无市的,国家也不会允许这种级别的国宝被随意拍卖。
其实从材质来说,金蝉玉叶并不值9亿,说白了就是4.65克的黄金加上和田玉叶一片。
可是它的工艺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它展现了明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准,现代工艺师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复制出完全相同的作品。
更何况,这件发簪承载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它的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材质本身的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件文物是一件孤品,纵观目前国内出土的任何墓葬都找不到一件和金蝉玉叶类型相同的文物。
假设真的合法地举办一场拍卖会的话,那么九亿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出价一定比这高得多。